纣王:我冤啊,是《封神演义》在黑我!_妲己_暴君_形象
提到纣王,就不得不联想到《封神演义》。这部作品中把纣王的“暴君”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,什么牝鸡司晨、酒池肉林、炮烙虿盆、杀妻诛子等等骚操作不要太多。
然而,真实的纣王却想说:我真的冤死,是《史记》坑我,《封神演义》黑我。
纣王的形象封神中的纣王可谓大淫魔一个。去一趟女娲庙,看到身姿曼妙的女娲圣像,就动起了淫心,还赋诗一首“但得妖娆能举动,取回长乐侍君王”。于是,就惹恼了女娲,成汤六百年基业,气数已尽的天命就这样成了。
纣王自从得了妲己后,被塑造得就像一个完完全全的工具人,为了昏而“暴”。就比如:
妲己:杜元铣妖言惑众,当杀无赦。
纣王:美人言之极当!传旨,推出去枭首。
妲己:妾治一刑,名曰炮烙,可惩处梅伯等侮君之臣。
展开剩余74%纣王:美人之法甚妙!传旨,开造炮烙刑具。
妲己:陛下可传旨,如姜后不招,剜去他一目。他惧剜目之苦,自然招认。
纣王:妲己所言极是。
妲己:事已至此,一不做二不休,继续上酷刑,不怕姜后不招!
纣王:如再不认,用炮烙二手。
妲己:妾有一计,可除宫中大弊,此刑名曰虿盆。
纣王:御妻之奇法,真可剔除宫中大弊,传旨,都城万民,每一户纳蛇四条。
包括后面惨死的黄妃、杨妃、皇叔比干、伯邑考、杨任等等,纣王发挥稳定,被塑造得极其单一。凡是妲己进言,他基本不会过脑子,永远都是“美人说的真对”,“传旨,立即执行”。
话说这还是历史上那个天资聪颖、膂力过人,口才出众的帝辛吗?
真实的纣王众所周知,历代王朝更替,新王朝的统治者一般都会论证其政权的合法性,将前朝末代君主塑造成逆天而行的暴君。显然,周王朝就是这么干的,他们将纣王塑造成“失德”的典型。
后世的《尚书・牧誓》列举纣王 “酗酒”、“不用贵戚旧臣”、“信妇言” 等罪状。
据《史记·殷本纪》记载,商纣王以酒为池,悬肉为林,通夜饮酒作乐。于是就有了“酒池肉林”这个形容生活奢侈、荒淫无度的成语,并且与纣王做了深深的绑定。
但是,孔子的弟子子贡提出过质疑:"纣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"。
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也提出“层累说”,他认为纣王的罪状是后世逐渐 “层累” 形成的,比如战国时期给纣王增加了 “酗酒”、“宠妲己” 的细节;汉代加入 “剖比干”“筑鹿台” 等故事;宋代以后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将纣王妖魔化,形成 “暴君” 的形象。
根据甲骨文与考古证据的修正,也从一些侧面揭示出了商朝灭亡的真实原因。比如,商朝确实存在人殉制度(殷墟考古发现),但并非纣王独创,而是商代普遍现象。炮烙等酷刑在商代是否存在,至今仍无任何考古证据。
商朝的灭亡,并非全是纣王的原因。比如纣王推行改革,打破了贵族世袭,提拔寒门(如费仲、飞廉),触犯了旧贵族利益;清华简《系年》印证商朝军队征东夷时遭周人突袭;西周利簋铭文提及商贵族(微子启等王室成员)倒戈等。
最后纣王极有可能是位锐意改革却时运不济的君主,其真实形象介于传统暴君说与现代翻案论之间。商朝灭亡是结构性问题累积的结果,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个人品德。后世对他的妖魔化,其实更多是政治宣传与文学演绎的结果。
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,纣王觉得很冤,你认为呢?
发布于:天津市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